约翰福音第8章记载着一个故事:
有一群人将一行淫时被抓的妇女带到耶稣面前,准备用摩西的律法将之定罪,并用石头将她活活打死。
面对这群手握石块,被肾上腺素刺激得眼中布满血丝且正义凛然的“审判官”们。耶稣沉默了一阵,并没有说出他们求之若渴的“判词”。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,说了句:“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,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死她。”之后,就不再理会那群人。
故事的结尾,是众人从老到少,一个个地离开了,最后,只剩耶稣和那个妇人。
耶稣对她说:“没有人定你的罪吗?”
她说:“没有。”
耶稣说:“我也不定你的罪。去吧,从此不要再犯罪了!”
面对这群人,面对这个妇人,耶稣是在拒绝执行摩西的律法吗?是在对妇人所犯的罪视而不见吗?
不是!
耶稣是在拒绝人用通过证明别人是“坏人”,来证明自己是“好人”;拒绝人通过打死“坏人”,来满足自己的“正义感”;拒绝人通过伤害别人(就算他是“坏人”),来愉悦自己的优越感……拒绝人自以为是地去扮演“审判官”。
进而用一句深入灵魂的问话——“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”——引人进入对自我人性更深的自我拷问。
那时,人才冷静下来,才低下高傲自是的头,才放下手中的石块,才却步、离去……
01
你不是审判官
人性中,我们常有着一种做“审判官”的冲动,也常享受着这种居高临下、自证清白的快感。
无论在工作的地方,还是在教会,或是三五成群的圈子中,高谈阔论或窃窃私语中,不乏这个主题内容。
似乎,我们说别人八卦,自己就不八卦一样;说别人自私,自己就不自私一样;说别人小气,自己就很慷慨一样;说别人冷淡,自己就很热心一样;说别人“坏”,自己就是“好”的一样……
而耶稣却问:“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”——谁没有八卦、没有自私、没有小气、没有冷淡、没有“坏”?
若是有,我们为何却只是看到别人眼中的“刺”,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“梁木”呢?
不要去扮演人性的审判官,也不要去享受“审判”的快乐与满足感,更不要以去挖别人的“刺”来证明自己……这些都是耶稣拒绝的!
02
你不要论断人
“你们不要论断人,免得你们被论断。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,也必怎样被论断;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,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。
(马太福音 7:1-2)
关于论断,圣经有个有趣的逻辑: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,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。(罗马书 2:1 )
这并非说做基督徒要混淆是非、黑白不分,而是,我们不能有用证明别人“坏”来证明自己“好”主观妄想;不能以描别人的恶来满足自证善良的快感;不能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……
若是如此,我们说别人的“坏”,也是在定自己的“坏”;描别人的“恶”,也是在定自己的“恶”;贬低别人,也是在贬定自己。
不要论断人,免得定自己的罪!
03
放下你手中那块“石头”
当人认识到自己人性中不仅有美好的一面,也有卑污的一面,并愿意勇敢地去承认它的存在时,人才会渐渐地成熟,也才会渐渐地学会如何与自己、与别人相处。
那一味地夸赞自己贬抑别人、抬高自己踩低别人的人,都是不成熟且对自我缺乏认识的。
原来,握紧那块“石头”的骄傲,也正在禁锢着自己;扔出的那块“石头”愤怒,其实也是扔在自己的身上!
其实,我们都不完美,都有着和所有人一样的卑污、自私与软弱,若有可夸的,只是——我们如此不配,却仍蒙上帝的饶恕与接纳!
唯有认识到这一点,我们才懂得放下手中的那块“石头”!
04
放下你信仰的“优越感”
是的,信仰让我们认识了圣经更高的真理和真善美更高的标准。但是,这些认识并不是要让我们自视高人一等地去“审判”和指责这个世界和世上的一切,反倒是要成为我们对自我生命更深刻的反省与雕琢,以致可以成为一个更柔和、更谦逊、更温暖的人。
图片
不要太多的批评,在这满是负戾的世界里,从来都不缺少批评,我们的周遭、教会、家庭也未必见得会因多你一份批评而变得更好。
反而是要身体力行,为黑暗处点一盏灯;为冷漠处生一团火;为坑洼处填一铲土。这或许要比尽是生活中那些怨怨忿忿更有价值。
信仰不应让你我变成完美主义者,眼睛揉不得沙,这不好那不好,或对人对事存不实际的幻想。
反而,信仰恰恰是要告诉你,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事实,因我们都有罪性,世界也有有缺憾,幻想和现实是不一样的。
但这信仰的告诉,不是要你我灰心丧气,而是学会去接纳、去爱,就像你我如此不完美,但祂却仍如此接纳、如此爱一般!
最后,深愿上帝赐福与我们!让你我成为这冷漠世间的暖流、成为这幽暗时代的明灯、成为那哀伤软弱者的扶助……使这世界多一份爱与仁慈!
一切苦毒、愤怒、恼恨、嚷闹、毁谤,和一切的恶毒都要从你们中间除掉。要仁慈相待,存怜悯的心,彼此饶恕,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。
(以弗所书 4:31-32)